索菲婭騙人?人工智能在創造科學送貨路線規劃神話

原標題:索菲婭騙人?人工智能在創造科學神話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楊立昆(YannLeCun)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神一般的人物”,被業界譽為“卷積神經網絡之父”,創辦瞭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紮克伯格請他統領 Facebook 人工智能實驗室。

近日楊立昆怒懟在全球大出風頭、首位獲得沙特阿拉伯國籍的女機器人索菲婭。原因是,他在美國科技媒體 Business Insider上看到瞭一段對機器人索菲婭的採訪視頻。索菲婭對美劇《西部世界》的評價是,“我認為它在警告人類不應該對機器人做什麼。人類應該好好對待機器人,採取行動前要取得機器人的同意,不要相互欺騙。”

楊立昆後來公開發表評論稱,“也許我們應該把這稱為‘對AI的貨物崇拜’、‘AI界的波將金村’或者是‘AI版的《綠野仙蹤》’。換句話說,這根本就是扯淡。”

索菲婭的話語已經體現瞭AI的一個飛躍發展,即AI有瞭自我意識的覺醒,這種意識與人類的意識相似。也就是說,索菲婭已經知道並且在要求人類,在與她相處中,要遵循在人類社會已經建立和認可的原則,例如,投桃報李,你想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得先按那種方式去對待他人,甚至還可以提升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

但是,包括楊立昆在內的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現在的AI還不具有人類的意識,如果物流車隊管理硬要把它加上人類的意識,就是在騙人,至少是在揠苗助長,會降低人們對這一科技手段的信任,也會延緩它們真正融入人類的工作和生活。

再聯系索菲婭此前屢屢語出驚人,人們發現她離自我意識覺醒還很遠。之所以語出驚人,是在回答提前給出問題,索菲婭的設計者可提前為她編程,設計答案,從而更好地回答問題,讓世界為之側目,甚至讓人類“臣服”。

關於對這些提前給出的特殊問題的回答,漢森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承認,在現場回答前都已經提前進行瞭程序設置。央視記者和索菲婭也進行過幾輪對話。在回答記者提前提交的問題時,索菲婭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優秀,但當遇到記者現場隨機提出的問題時,她的對話水平明顯下降。

業內人員都知道,以目前的AI技術水平條件,如果不提前編程,索菲婭不可能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並親口講述出那些刺激人類的話。與AlphaGo相比,索菲婭的“應用語言”能力最多隻能算個“戲法”,遠未到能讓世人震撼的程度。

AI毫無疑問是決定未來人類發展的尖端科學,而且,索菲婭所表現的技術也非常優異,如汽車監控app豐富的面部表情,索菲婭還會通過攝像頭,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觀察、識別身邊人的動作、表情,並做出相應回應。當別人大笑時,她也笑,當別人哭泣時,她也悲傷。

這些都是AI的嶄新成就,但是,科學的原則和本質之一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如果把要經過技術人員事前進行編程的話當作索菲婭像人一樣有思維和意識,而且能隨機應變,回答各種難題和有趣的問題,其實就是在違背真實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長此以往,還可能以科學的名義創造出虛幻的超人,讓人們不再相信AI,本質上和喊狼來瞭的孩子也差不多。


arrow
arrow

    aio604sy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